English

电影下乡应有新思路

2001-01-17 来源:光明日报 张改云 我有话说

近一段时间,笔者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,一方面是农村电影放映越来越艰难,以致于许多农村没有电影队,不少农民一年到头看不上一场电影,即使放一场电影,也没多少人去看。而另一方面,每当城里的电影院放映“大片”、新片,尽管路远,又要花钱,也会有不少农村的年轻人成群结队地去看,这是为什么呢?作为农民,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。

首先是体制落后,设备陈旧。如今,农村基本上实现了“村村通”,家家户户都普及了电视机,每天都可以从电影频道中看到几部中外电影。但那毕竟是小“电影”,从音响效果到视觉效果都与大电影差别很大。虽说前些时候乡里镇里也有电影队,隔三差五地也能来村里放电影,可那是作为福利性的电影来放的,收费很低,放一场电影只收50到100块钱,因此,设备陈旧,用的是16毫米电影机,旧银幕、老音响,看电影还不如看电视,因此也就无人愿意看了。

其次是“大片”、新片不来农村,眼下在农村放映的影片,基本是老片、旧片,由于磨损的太厉害,放映时效果非常差,还经常断片,而一些“大片”、新片,城里放映都好几年了,还是千呼万唤不来农村。因此,村里人也就愿意花钱去城里观看了。

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,农民无论从经济条件、生活条件、还是对文化艺术的追求,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。所以,农民对看电影也有了更高的要求,比如想看一些新片、好片,享受一下电影院中的视觉效果与音响效果,而这些,一时半会儿在农村又无法实现。正因为如此,电影下乡,已不应再是简单地来村里放上一两场电影的事情了。

以笔者之见,在新世纪,电影下乡也应该重新思考。从农村乡镇的影院建设、设备更新、到拷贝的发行体制、票价的定位等都应有一个很大的变化。探讨建立一套适合8亿中国农民看电影的发行放映电影市场机制看来是当务之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